一般老板非常羡慕大企业的体系化建设,管理规范、制度完善。当企业渡过生存期后,老板基本上都要着手进行体系化建设,但现实中往往存在一定误区。
沈阳众森管理咨询公司看到,很多中小企业老板总是把“体系化建设”理解成“规范化”,进而认为“规范化”就是“制度化”,就是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。
这些企业具体的做法是:高薪聘请本行业具有大企业履历背景的职业人加盟企业,把原来大企业的全套制度照搬过来;或者聘请一家咨询公司,对公司的方方面面做一遍咨询,例如,战略、人力资源、组织和流程等。
企业花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做了诸多所谓的体系化建设,一整套制度和流程推行下来后,老板郁闷地发现公司还是依然如故,该怎么乱还是怎么乱,有的甚至更乱。细致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束之高阁,员工根本不执行。老板和整个干部员工队伍感觉越来越累,梦想中的大企业运作方式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。
实际上,判断体系化程度的标志就是企业 “组织力量” 的发展程度,即减少对人的依赖,尤其是能人的依赖。企业需要能人,但不能依赖能人。
体系化成熟的组织能够建立起清晰的责任线,而非完全依赖权力线;企业能够基于责任来配置资源,职能部门(后台部门)的职责更多体现在对前端业务的支撑方面,帮助前端实现业绩目标。
判断企业的“组织力量”,关键要看这个组织中人员精力的分布,即大家的精力有多少用于内部协调?内部协调牵扯的精力越大,说明组织的内耗越大,组织力量比较小。
另一个判断标准是:组织中单个员工能力并不突出,但放在一起就很强大,这就是组织的力量。俗话说,人心齐,泰山移。一个组织就像一台机器设备,摩擦越少越好,力的传输方向越一致越好。方向跑偏,动力效果当然不好,相当于组织涣散,没有力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