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管理学研究者竭力模仿自然科学,想要硬起来,但是忘记了自己的“初心”——管理学诞生的目的和存在的“合法性”基础。
作为管理学模仿对象的自然科学和基础学科,其学科模式上是和管理学不一样的。
在物理和经济等院系,顶尖教师除了专注于自己的学科之外,几乎没有什么其他职责。它们不需要培训从业人员或展示其工作的实际用途;他们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他们选择的研究,并产生后续的、更专注的一代又一代的学者。在这种学科模式中,大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支持学者的利益。在很大程度上,大学接受了这种安排和它所基于的知识前提:即大学通过支持那些打破知识边界的科学家来帮助社会进步。它们把现实意义留给了其他人。
目前的模式标准下,管理学学者不必像泰勒、法约尔那样扎根工厂管理实践,也不必像医学院教授那样接触病患、积累临床诊断实践。管理学研究者不用去公司观察、更不用去参与管理创业实践,在电脑前里读读文献、收收问卷、跑跑软件,用学者洞见和科学想象力,构建篇篇研究发现。这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智慧优越感。
实践导向的学科做成了高雅的闭门造车和语言数字游戏。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非常优秀而精致,但由于其中很少有建立在实际商业实践基础上,与实践者的关系也越来越小,对实践的指导和影响力几乎为零。比如,使用科学方法的商学院教授通常从数据开始,使用回归分析等工具来检验理论假设。研究者没有进入商业世界的真实情景,而是建立模拟实验(例如,假想的研发项目组合),以观察人们在相当于实验室实验的情况下可能会如何表现。在某些情况下,这些方法是有用的、必要的和有启发性的。但由于它们与实际操作保持一定的距离,研究往往无法反映实际生活中的业务运作方式。
自说自话的研究,不接触管理实践的管理学者,让管理实践者越来越不待见管理学研究,两者沟通越来越像鸡同鸭讲,这真的很尴尬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