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沈阳本土企业都有这样的现象:公司里有一部分老员工,他们对企业认同度较高,真心实意地希望企业越来越好。他们有能力,完成本职工作游刃有余,可以轻松自如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。他们有经验,对于年轻员工提出的问题,有时候可以一针见血地提供指导。他们工作中规中矩,但是也不愿意越雷池一步,没有积极性、创新性也不足。他们不是捣乱的员工,业绩排名也绝不在最后,可就是缺少点儿激情与干劲儿。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呢?
好的激励要了解员工需要什么。马斯洛有一个层次需求论,人的需求上有五种层次,从低向高依次是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爱和归属感的需求、被尊重的需求及自我实现。对一般人来说,低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,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,这时候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。那相应的,满足低一层次的需求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。
具备一定经验的老员工,在社会上已经具备了生存能力,甚至日子过得还可以,生存需求已经不再是重点关注的需求。他们在公司里,通常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,有的甚至在公司里有一定的权威度,没有积极性,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遇到了职业天花板,需要更高层次的职业认可实现自我。
不过,很多企业激励员工的方法就是升官,只有走上管理岗位才能晋升、拿更高的薪水。技术人员干得好,升为技术部担任经理或者副经理;生产操作人员干得好,升为班长、厂长或副职等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管理岗位上的人从一线来。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:
第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的性格特征适合做专业技术,不善于沟通、不善于管理,也不喜欢与人打交道。这样的人被逼无奈走上管理岗位,对于企业来说,丢失了一个好的专业人才,反而多了一个不合格的管理人员,实在是不划算。走上了管理岗位,多少意味着脱离一线的专业工作,大多就围绕着行政事务工作。结果,没有人向着高精尖发展,专业性强的任务没有人去钻研,反而助长了企业的官僚风气。
第二个问题就是官职毕竟数量少,这就意味着只有小部分人才能晋升到更高的级别,大部分人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,员工就没有了积极性。
因此,企业里出现一部分有经验、司龄较长的员工没有积极性、没有热情,原因就是到了一定级别没有发展空间了。上也上不去,下也下不来。下面的人说,看上面这些人都不干活,没有热情;上面的人说,我们都晋升不上去,还有什么热情。结果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。 |